连续七年经济总量越秀区第一!破解“黄花岗密码”

2020-12-30

文章来源:南方plus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苍松翠柏的簇拥下格外庄严肃穆。一条公路之隔,黄花岗科技园的外墙同样庄重肃穆。传承革命先烈敢为人先的精神,黄花岗地区的发展一直引领着越秀的经济。

作为越秀区人口最多,基层社会形态最复杂的街道,黄花岗街不断擦亮经济工作“金字招牌”,落实“招商—育商—留商”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工作格局。

根植深厚文化土壤,大力主导科技创新,黄花岗街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经济总量连续七年全区第一,辖内38栋楼宇已有10栋楼宇税收过亿元,老街道正不断焕发新活力。

招商

“引来一个、带来一批”

碧血黄花,浩气长存。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打响,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镌刻进中国历史。

1991年,黄花岗科技园成为国家级高新区,从此成为越秀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经过岁月的沉淀,黄花岗已成为敢为人先的代名词。

辖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黄花岗街道用耀眼的成绩续写了敢为人先的新时代意义:10栋楼宇税收过亿元,经济总量连续七年全区第一。

事实上,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老城区都会面临基础设施陈旧、面积受限的发展压力,黄花岗街也不例外。面临企业外迁的严峻形势,如何引进企业形成产业聚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考验街道的管理智慧。

招商引资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街道之力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黄花岗街以组建专业招商队伍为切入点,主动协调税务、工商、食药监等部门以及各重点商务楼宇管理方,建立街道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整合各单位的人才、技术、政策、闲置物业等资源及信息。同时由街领导牵头,按照行业类别组建招商小分队,统筹区、街、社区三级力量,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工作调度,为招商引资提供全方位、全程式、专业化保障。

信用卡积分兑换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习惯,日常兑换的礼物大多出自位于越秀区黄花岗街的银志盛世集团。“扎根广州十多年,去年迁入越秀。因为越秀商业氛围浓,政府服务好。”银志盛世集团总经理戴志坚介绍,选择越秀是看中金融产业是越秀区的主导产业之一,而且越秀区银行总部多,适合企业发展。

瞄准总部企业银志集团,黄花岗街通过主动上门,推荐办公场地,成功引导广州市志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此后与其进一步洽谈,推送招商政策,又成功拉动其总部广州市银志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迁入越秀,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随后,还引导新注册公司广州市银远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落户,注册资本也达1亿元。“一线城市单一模式很难生存,单一业务可以躺赚几年,但抵御风险能力差。”他分析,未来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延伸产业链。目前,集团内银志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正在申请高科技企业。

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招商团队还主动走出去靶向招商。黄花岗街经济办副主任徐媛媛介绍,近年来,黄花岗街借助辖内企业的牵线搭桥,先后前往海口、青岛、济南等地开展企业考察和项目对接,成效显著。

神州租车有限公司去年已将广州分公司、福建分公司、厦门分公司等多家独立核算企业落户黄花岗街;山东世博动漫产业集团对越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深表认同,期待投资并在越秀组建成立法人公司、开拓广州市场;济南科明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有意向将旗下4家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或营收超亿元的企业迁至越秀。

企业落户后,街道及时掌握其动态和发展需求,坚持“快速对接、快速签约、快速落地”原则,“见缝插针”推送服务,形成“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磁场”效应。

汤盛集团是一家综合型文化科技集团,旗下广州巨人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长期深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企业孵化。“巨人谷项目与中科院广州分院深度合作,而且入驻了黄花岗科技园。”汤盛集团副总经理吴耀志介绍,集团越来越大,希望能集中办公。看好越秀区营商环境和成熟的周边配套,最终决定把总部搬到越秀。目前,又注册了汤盛文化集团,正是看中黄花岗街的文化底蕴和经济活力。

育商

产业集聚做大做强

先烈路沿线一带分布着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云集了中科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

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黄花岗街以做大增量、做优存量为目标,开展“走出去”靶向招商,形成了“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工作格局。带动一批上下游项目和关联项目的引进,促进产业融合、优势互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不仅要招进来,还要加大培育企业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依托辖内科技、医疗等资源集聚优势,黄花岗街加强与辖区中科院广州分院等科研院所及黄花岗科技园的互联互动,联合推进羊城同创汇、星光映景等创新创业孵化器建设,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熟一家推荐一家,全力支持科技园做大做强。”黄花岗街党工委书记余昭辉介绍,黄花岗街道主动为黄花岗科技园做“嫁衣”,而这也是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

这是黄花岗街道的担当,而这份担当来自于经济发展的底气。如今,全街共有重点商务楼宇38栋,亿元楼宇10栋。注册资本千万元以上企业479家,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703家。

走进位于水荫路的星光映景三楼,可见大厅分为多个小办公室,而每个办公室的风格各不相同。这里原本是一栋传统的写字楼,改变发生在2017年。

广东灿灿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始运营整栋楼,2018年被认定为广州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这是当时越秀区的唯一一家。2019年,星光映景三楼打造成newspace创意空间,孵化创新型企业。“我们要打造创客空间、孵化器到产业园的闭环空间。”广东灿灿实业集团总经理林子顺介绍,创意空间目前已引入和孵化2000多家企业,而星光映景整栋楼已孵化和引入企业近万家,吸引科技类、设计类、直播类企业聚集。

写字楼蝶变正是街道积极引导的结果。黄花岗及时协助辖区商务楼宇临时变更使用功能、办理消防许可、新建停车场等,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升级改造,提高楼宇对高端总部企业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并与楼宇物业管理方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及时对接闲置物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引导优质企业进驻,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服务比传统的更好,有专门的服务,提供开会、多媒体功能室、提供办证等。”林子顺分析,相对于传统写字楼只提供物业服务,孵化器不仅提供物理场所,还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更能吸引企业入驻,进一步留住企业。

一方面积极引导写字楼蝶变培育企业壮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努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今年疫情期间,黄花岗街主动引入直播电商新模式,推动隆力奇亚洲区运营中心和金中大厦升级改造为直播电商“培训+带货”基地,打造黄花岗直播电商园,为人才培育、商品销售、就业创业、讲好“黄花故事”搭建平台,为企业复工复产注入新动能,成为撬动市场回暖的新支点。

近年来,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之芯”、中心城区功能优化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营商环境改革等重点工作,发挥中科院等大院大所集聚效应,黄花岗街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培育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留商

党建引领增强归属感

12月18日,黄花岗街携手20多个到街报到的机团单位党组织,在水荫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建引领区域联动,美丽社区你我共享”为主题的创建容貌示范社区主题活动。街道与党组织代表逐一签订共建协议,让其成为黄花岗街共建共治共享协调委员会大家庭的一员。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黄花岗街道辖内既有社区,也有城中村,还有产业园。作为人口最多,社会形态最复杂的街道,黄花岗街道的基层治理压力非常大,如何凝聚向心力,画好同心圆是街道发展的题中要义。

黄花岗街水荫路34号大院共有梯口57个,因属地等问题,居民推进旧楼加装电梯时遭遇了不少难题,过去数年间也仅成功加装了电梯15座。“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时发现民生痛点后,积极链接资源,推动连片加装电梯项目的开展。”水荫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高兰透露,34号大院剩下的42个梯口均有望借此次连片加装电梯项目顺利装上电梯。这样的项目规模不仅目前在越秀区唯一,在全国范围内也属罕见。

水荫路连片加装电梯只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越秀有的社会形态我们都有,黄花岗街就是越秀区的缩影。”余昭辉介绍,黄花岗街坚持党建引领,在辖内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探索打造“红色热土、发展高地”的街道名片,进一步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提高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巩固经济优势,助力长远发展。

营商环境好、政务服务满意度高一直是越秀区招商引商的亮点。黄花岗街还不断营造便利服务环境,探索建立互信共赢的政企合作模式。

依托经济工作联席会,发挥职能优势,主动上门“暖企”,为企业选址、注册登记、项目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同步推行“窗口来了就办”、重点税源企业“一周办结制”等,帮助企业解决人才落户、子女入学等需求,扩大口碑效应,让企业想进来、留得住。

不断拓宽政企合作领域,黄花岗街道还将企业负责人、行业带头人聘任为街道党校兼职讲师,开办“黄花大讲坛”,与广发银行共建党群服务中心等,街道组织的慈善、助学、精准扶贫等也得到众多爱心企业的支持参与。

企业的社会参与度也有助于提高归属感。黄花岗街积极搭建平台,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治理,反哺社会。

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辖内康芝药业、九州通药业等在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捐赠口罩、手套等防护物资情暖一线防疫人员。随着抗击疫情集结号吹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用行动诠释情怀,辖内29家企业捐赠防护物资参与基层抗疫。

广东灿灿实业有限公司购买了价值300万元的13台救护车支援湖北。“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我们平时都积极参与街道组织的微心愿,疫情期间我们考虑救护车最适用。”回忆起当初的决定,林子顺仍记忆犹新。救护车最终送往了武汉、咸宁、鄂州等湖北疫情重灾区。

对话

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街党工委书记余昭辉:

探索优化营商环境与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南方日报:黄花岗街连续七年经济总量在越秀区排名前列的“密码”是什么?

余昭辉:我们紧跟越秀区的规划蓝图,立足黄花岗地区资源优势,找准街道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寻求探索优化营商环境与实现经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从城市环境、为企服务、工作机制等多方面着力,让企业想进来、留得住、做得好,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一方面是提升硬环境。为了进一步发挥辖内中科院广州分院等科研院所以及黄花岗科技园辐射带动作用,提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近年来,黄花岗街结合越秀区“一核三带四区”产业空间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先行区发展规划等,通过城市更新、社区微改造、环境美化、安全隐患整治等,优化提升了东风路、环市路、先烈中路等重点路段及周边区域形象,努力构建起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环境,实现“筑巢引凤”。目前这些路段重点商务楼宇林立,金融、健康医疗等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优化软环境。如果说经济工作是黄花岗街的“金字招牌”,那服务就是我们擦亮这块招牌的法宝。我们按照“建立信任、维系情感、促成合作”的思路,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终身制”的服务。比如,针对企业落户前的选址、注册登记、项目对接等,“一条龙”衔接。企业入驻后第一时间登门拜访,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用最快的时间帮助解决问题,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加快奖励扶持政策落地,促成企业之间的合作,全力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口碑口口相传,所以我街的招商引资一直保持良好势头。

南方日报:作为中心城区的街道,黄花岗街道有着越秀区所有的基层组织形态,如何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余昭辉:黄花岗街人口多、经济单位多,这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但挑战中也蕴藏着机遇。如何把这种“多”转化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合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黄花岗街牢牢把握党建引领这个根本,抓好“两个点”。

以提升归属感为切入点。黄花岗街是革命热土,也是一条有故事的街道。为此,我们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和宣传展示,激发企业单位和居民群众的家国情怀,弘扬“黄花精神”,引导大家提升对这片热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爱民、奉献”蔚然成风。比如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就有29家企业单位支持参与基层抗疫和群众帮扶工作,爱心持续向助学、精准扶贫等领域延伸,“共建圈”也在不断扩大。

抓住精准治理这个关键点。把优势力量集中到解决最紧迫问题上来,我们以党组织、党员“双报到”为契机,为23个单位党组织和3579名在职党员搭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台,并发挥他们的优势,结合群众关心的小区微改造、电梯加装、垃圾分类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指导、矛盾化解、志愿服务等,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应”,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成为思想和行动自觉。我们还把优秀党组织负责人聘任为街道党校兼职讲师,推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街道聚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展示,以多元共治促成基层善治。

南方日报:越秀区正在打造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黄花岗街如何率先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余昭辉: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首先要依靠人的活力。面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黄花岗街致力于打造一支有活力、有执行力、有战斗力的过硬队伍,明确“外树形象、内抓管理”的思路,依托社区属地化管理模式,营造团结协作、和谐共事的氛围,结合急难险重工作,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激发队伍担当作为精气神。今年的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的有序推进,就是依靠队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和主观能动性,这也是黄花岗街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信心来源。

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也需要激发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活力。近年来,我们发挥地区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大力发展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努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推动黄花岗街成为企业投资的理想目的地。我们依托历史文化底蕴和科技底蕴,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赋予地区文化新内涵。我们结合城市更新改造,以“绣花”功夫推进道路全要素品质提升,完善综合城市功能,努力打造特色社区、最美街巷。

下阶段,黄花岗街将进一步用活科技、文化、人才资源,激活辖内园区、楼宇、街巷的生命力,深耕高质量发展土壤,厚植新时代“黄花精神”,深化“一社区一品牌”,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向心力,画好同心圆,助力越秀加快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街道档案:

黄花岗街位于越秀区东北部,面积3.3平方公里,下辖永福、科苑、永泰、御龙、云鹤、空司、区庄、犀牛北、东环、菜寮、执信、农本、水荫、水荫南、水荫西15个社区居委会。有户籍人口10万余人,流动人口超过两万。

黄花岗街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而得名,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等单位驻设辖内。地区经济活跃,有经济单位15000多家。重点商务楼宇38栋,税收亿元楼宇10栋。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冯艳丹

【通讯员】喻柳枝

【作者】 冯艳丹

街镇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