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科技成就盘点

2018-12-2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沈亦伶

第一次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两只猕猴,填补克隆灵长类动物长达20年的空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意味着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为打破;多项科技新政颁布实施,为科研人员松绑,激发创新活力……2018年,中国科技干劲足,活力强,目标更明确,步伐更稳健,在世界科技舞台的聚光灯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孕育未来发展新动能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一年里,从基础科研到工程应用,我国科技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和突破。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攻克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标志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同时,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制作脑疾病模型猴,将为人类面临的重大脑疾病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学良研究组等科研团队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能精准模拟出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治疗亨廷顿舞蹈病、阿尔兹海默病等疾病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推动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案制定。

北京大学江颖团队实现了氢原子的空间成像和精确定位,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揭示水的核量子效应。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团队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染色体精细图谱的绘制,全面揭示了小麦A基因组的结构和表达特征,对深入和系统研究麦类植物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进一步推动栽培小麦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覃重军团队用基因编辑方法,将酿酒酵母中16条天然染色体合成为1条,创建出国际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科学家主导的联合研究团队首次在超导块体材料中观察到了马约拉纳零能模,即为马约拉纳任意子。该马约拉纳零能模纯净度高,能在相对更高的温度下得以实现,且材料体系简单,对构建稳定的、高容错、可拓展的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月,嫦娥四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有望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后续,它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在这一年里,我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正式交付并投入使用;北斗系统进入了全球组网密集发射期,截至11月19日,我国已成功发射第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被公认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行;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完成了首次海上试验任务;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完成了首次水上高速滑行试验……

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中,孕育着未来经济发展可能所必需的新知识、新要素和新动能,将有助于我们国家加快向创新型国家迈进。

出台科研诚信、人才评价等新规,激发和释放创新活力

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强调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这一年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系列关于科研诚信、人才评价、项目评审的新政频出,极大释放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当前,我国人才评价机制仍存在分类评价不足、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手段趋同、评价社会化程度不高、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突出问题,亟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新政探索建立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激励引导人才职业发展、调动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将具有重要作用。根据2月印发的《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家今后将分类建立人才测评评价体系,并将品德列入评价事项,同时从学历、资历、论文为主导的旧评价规则改为重专业性、创新性和业绩上,并将根据不同岗位、行业制定不同的标准。

近年来,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教育引导、监督惩戒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整体上仍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建立终身追究制度,依法依规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实行终身追究,一经发现,随时调查处理。

科研诚信与科研管理体制密切相关,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将有效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充分激发科研活力。7月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放权”“放钱”和“简”管理。这意味着,一线科研人员可以不受太多条条框框约束,比较自由地开展科技攻关。《通知》简化科研项目申报和过程管理,赋予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自主权,切实精简人才“帽子”,强调建立和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这一改革举措尊重了科研活动规律和科研人员的主体地位,将为科研人员免去诸多“烦心事”。

仍需弥补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较低、重大原始创新理论成果不足等差距

这一年里,中国科技硕果累累,但在收获成绩和惊喜的同时也应看到,从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而言,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

比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比例仍然较低,提出新科学思想和开创新科学领域的能力有待大幅提升,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重大原创新理论成果仍显不足;科技创新的有效供给能力特别是中高端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塑造引领型发展的需求;创新人才队伍大而不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缺乏,高层次科技人才短缺,人力资源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人才结构还不能满足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与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我国参与国际科技计划等还主要处于跟随和配合阶段,国际组织话语权不足,国际科技合作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主动发起和牵头实施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有待加强;科学精神还未深入人心,一些制约科学发展的传统因素仍未得到根本突破,崇尚理性、鼓励创新的科学精神尚需强化。

这些差距的追赶和不足的弥补,还有待于全体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25日 12 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仅供交流学习,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