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 打造都会现代产业新高地

2021-10-19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越秀区结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二沙岛上服务、文化、体育等功能。钟涌 摄

从北京路改造提升到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越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多点开花。钟涌 摄

越秀山下,羊城之心。

走在北京路步行街,千年古道的另一头,巨型裸眼3D屏幕播放着逼真的画面;站在镇海楼眺望,花果山超高清小镇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在见证了光荣岁月的海珠广场,一栋栋高端甲级楼宇为片区带来新的气象……这里是越秀,不变的城市中心,在“老”与“新”的和谐共生中,持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篇章。

当前,越秀正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更大的担当助力广州建设“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16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明确了未来五年越秀的发展方向:全面建成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排头兵。

老城新生,看越秀。

●南方日报记者 马艺天 冯艳丹

产业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最大增量

转过小北路,花果山片区已经与几年前大不一样。3D光子透明屏、塔顶8K鹰眼、AR全息可视化应用系统……智慧园区中,6万平方米的空间承载了超高清视频云渲染平台,打造5G+4K/8K展示体验中心,升级超高清演播厅软硬件配备,花果山小镇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

花果山超高清小镇作为片区发展的“领航员”,已经将高科技产业的基因注入发展的图谱。一年一度的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为片区产业带来新高潮。越秀在“国家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花果山小镇”“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广州市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的建设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视线转移到另一处城市“老门面”海珠广场。到2022年,以现代商贸、金融、旅游休闲、健康医疗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海珠广场文化金融商务区呼之欲出。同时,也是越秀全面优化“一轴三带六组团”产业空间布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城区老旧片区产业方向的转变,正是老城越秀产业新生的标志之一。

目前,越秀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近七成,转型疏解专业市场93个,上榜世界500强企业2家、全市各区最多,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83个、总部项目74个。

过去五年,从做大做强“一核三带四区”到布局发展“一轴三带六组团”,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双引擎”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从黄花岗科技园扩容提质到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从广州民间金融街主题注入到海珠广场片区品质提升,从北京路改造提升到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越秀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多点开花、积厚成势。

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高端要素呈现向中心城区回流趋势。越秀作为优质服务、文化、创新资源集聚的中心城区,对技术、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吸引力更为凸显。激发数字经济活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越秀无疑又迎来了新形势、新机遇。

老城区孕育新产业,新与旧的碰撞中,需要胆识和魄力。越秀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将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着力打造都会现代产业新高地。

为此,越秀将科技和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等四大示范区提上日程,显示了产业转型的雄心。

黄花岗科技园力争5年内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花果山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要以内容制作为核心,力争5年内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区要突出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临床药物试验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医院成果产业化、产业成果进临床的医企融合示范,力争5年内营业收入突破1500亿元……

未来五年的蓝图已经展开,越秀将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一体两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科技创新与“3+3”核心产业链协同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使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最大增量”。

文化赋能

为湾区文化中心树立品牌

一身军装,一段故事,新时代越秀少年红色史迹讲解队员李浩瑜站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讲述了一段广州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故事,精彩的讲述引得掌声阵阵。这是在世界旅游日举办的“红游越秀”手绘地图推介会上的一幕。

这座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的建筑,用古朴的外墙点缀了英雄之城,也是越秀用红色文化为高质量发展领航的样本之一。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越秀区作为广州市红色文化资源集聚高地,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红色故事广泛流传。全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31处红色史迹。

红色精神在历史中沉淀。走在越秀区的老街老巷,一个转角一个广场,都是文化被唤醒的印记。

除了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越秀先后推进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遗址等修缮及活化利用工作,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经典路线,力促一批红色史迹点获评国家4A级景区,创建更高知名度、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过去五年,越秀不断“亮文化”。坚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响“四大文化品牌”。越秀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注重提升“红色遗址”与讲好“红色故事”、发展“红色旅游”相结合,一系列红色场馆修缮、改扩建后重新开放。创新推进广州传统中轴线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全省第一,成功承办省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升国旗仪式,“东山新河浦历史文化街区复兴工程”荣获联合国“亚洲都市景观奖”。

城市老区传承弘扬文化、树品牌,文化魅力进一步彰显。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文化也迎来新的传播方式、呈现模式。

向历史深处挖掘精神文化,向未来拓展创新文化,越秀齐头并进树立文化品牌,为城市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动能、挖掘新的消费方式。

在二沙岛,越秀区结合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升岛上服务、文化、体育等功能,加快文立方文体产业演示中心、数字化体能测评训练中心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培训、健身休闲等产业,把二沙岛打造成集音乐岛、体育岛、生态岛、艺术岛于一体的中央大花园。

一批有底蕴、高颜值、可亲近的文化新空间将全方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越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未来五年,在新与旧的融合发展中,越秀将创建更高知名度、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同时,依托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发展战略,加快多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利用,进一步提升新河浦“东山印象”品牌,加强既有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引入潮玩工场、特色民宿等新业态,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

治理创新

为基层管理添加新动能

走进越秀区惠吉西路,旧南海县社区两旁的红砖小洋楼已经成为市民、游客来到越秀必打卡的站点。

在旧南海县社区长者饭堂,居民达叔正在智能体检设备上检测自己的血压。一番操作后,达叔的健康数据已经上传“云”端。而就在社区的智慧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后台、一张大屏,已经将达叔的健康数据汇总统计。“辖内长者参与检测的数据都会在这里统计呈现。”社区工作人员指着大屏幕上的饼状统计图介绍。

作为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旧南海县社区已经从一个老旧社区转变成社会基层治理的范例。

集合消防占道、垃圾堆放、高空抛物、人脸识别等多种AI算法的高清摄像头目前在旧南海县社区已经设置了近200个,通过与“越秀先锋”打通,视频监控遍布社区,串联治安巡逻沿线,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平台实现事件“发现—告警—响应—处置—办结”五步闭环,在线“视频巡逻”也提高了效率。

“小前台、大中台”,这样的数据共享模式是旧南海县社区打造智慧化社区服务治理的一个探索,同时也是越秀打造“多元赋能、减负便民”智慧社区的试点。

一步一脚印,创新探索在基层留下坚实的足迹。

作为广东省首个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越秀正创新整合资源,在政府牵头、社会参与的基础上挖掘更多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能。

不断提高社会基层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是越秀区创新亲民便民的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越秀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持续深化数字社区建设,提升推广“越秀人家”运用,构建全领域、全要素、全闭环智能治理平台,打造一批全省智慧社区标杆。

城市不断发展,新生态新业态对社会基层治理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超大城市核心城区,如何让基层治理体系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越秀一直在探索。

过去五年,越秀区不断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率先建成“1+18+N”党群服务阵地体系,打造了二沙岛、三眼井、沿江东、阳光城商圈等一批党群服务阵地样板,区党群服务中心获评广州基层党建创新榜十大案例。

面向未来,越秀瞄准基层党组织领导的“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更加完善,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五治融合”社区治理体系,探索无物业管理小区多元共治新模式,深化诉源、访源、警源、安源“四源共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

让社区治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生动实践处处可见,越秀正不断突破老城市基层治理的重重难题,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助力建成“老城市新活力创新发展示范区”。

■展望未来五年

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核心区

16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越秀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大会提出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策源、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全面增强,现代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中心城区功能更加现代化,发展空间品质、生态环境品质持续提升,具有经典魅力和时代活力的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

着力打造都会现代产业新高地

根据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接下来五年,越秀将争创科技和产业创新应用示范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示范区。

着力打造国际大都市核心区新魅力

创建更高知名度、更具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加强既有建筑改造、修缮和利用,让历史文化街区活起来。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做大做强新兴文化产业。全方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打造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中心城区。全面保障经济安全。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区。

打造美丽宜居城区新形象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面实施臭氧与PM2.5“双控双减”;打造高品质碧道;率先建成全域“无废城区”等。

提升生态体系质量。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配合推进广州花园建设,有序打造绿色空间、水系格局和特色景观;提升区属公园、口袋公园、生态廊道、绿化景观。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区为目标,努力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城市管理“一网调度”。

打造活力全球城市新枢纽

深化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升级版”,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领域改革力度;加快全省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示范区建设探索;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模式;制定做大做强国资国企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化新大地等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实体新零售”、服务贸易等改革试点,努力实现贸易新业态五年倍增。

深度融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抓好用好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利好,探索推进港澳规则对接、制度衔接、产业合作等新试点。

打造超大城市美好生活新标杆

健全安民为民的疫情防控体系。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完善公共卫生委员会制度,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智慧监测预警,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保民暖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提质发展;加强就业困难人员技能培训、精准帮扶和托底安置;坚持房住不炒,加大力度发展保障性、政策性租赁住房,着力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

提升惠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全区基本公共服务有标可依;深入系统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12项工程;打造健康中国典范城区;力争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75%以上。

创新亲民便民的基层治理体系。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五治融合”社区治理体系,探索无物业管理小区多元共治新模式。深化诉源、访源、警源、安源“四源共治”,争创全国、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

■数读五年成绩

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70.05亿元,2016年以来年均增长4.6%,区域税收年均增长6.1%,经济总量保持全市前三,经济密度稳居全省第一,获评中国百强区前十名。

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为主攻方向,实施现代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企业总部化、楼宇高端化、产业现代化,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近七成,转型疏解专业市场93个,上榜世界500强企业2家、全市各区最多,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项目83个。

高标准建设11个国家级产业平台,广州民间金融街荣获全国服务业区域品牌第5名;黄花岗科技园实现营业收入超1100亿元、较2015年增长1倍。

迭代实施营商环境1.0至4.0改革,落实减税降费170亿元,全区实有商事主体较2015年增长62.5%,区重点项目投资额累计超千亿元、年均增长18.4%。

深化美丽越秀建设,全要素提升主干道41条,建成口袋公园43个、碧道24.2公里,增加绿地约32万平方米。

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连续六年全省各区(县)第一。

实施区管校聘改革、教育布局优化、校园微改造等工程,中小学硬件配置实现“五个全覆盖”,新增中小学及幼儿园学位1.67万个。